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5 22:06

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

http://paper.dxy.cn/article/63941?debug=1


科学研究大部分属于逐渐进步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考虑,科研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困境十分正常,但总有一些人善于在困境中发现突破口,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领头者。那么,寻找科研突破口有没有好的建议和训练模式,自然执行编辑Nick Campbell最近在武汉大学的报告中,给大家提供了建议。如果把在《自然》杂志上作为成功的一个借鉴标准,Campbell首先给出了该杂志接受论文的一般标准,也给出了从事这类研究的三条建议。标准是明确的,关于三条建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个人理解是首先把自己变成行家。这显然也是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事高水平研究必须成为自己领域的内行,如何成为内行就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积累。可以作到这个目的最关键的是大量阅读和思考。必须读专著、读经典文献、随时把握新动向。如何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简直是属于专业领域基础教育范畴。至少要对自己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反复阅读,特别是经典教材,要对自己领域的来龙去脉,历史上解决本领域学术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仍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具体障碍等要了如指掌。
其次、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个人理解是设法让加入高手俱乐部。历史上多少诺贝尔获得者都存在学术谱系,例如今年的诺贝尔获得者的老师就有获得诺贝尔的情况。能争取进入高水平团队,不仅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系统培训,也是建立学术人脉最重要最稳定的基础。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尽量建立自己的学术关系网络,对了解新的学术动向和内部核心动态十分关键。虽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你已经是内行,也必须经常进行切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这也十分关键,即使你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内行,也在高水平团队工作,但仍没有名气,没有取得足够多的成就。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能实现国际上突出的学术贡献,就要争取机会和高手过招。如何建立和国际名家的交流渠道。对一个不知名的新手,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很难,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你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和这些人讨论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些人索取文献请教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明确提出一些质疑,真正的学者都乐于高水平的学术探讨。不需要多少次,如果你真的可以提出好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相信很快就可以受到对方的尊重。
其实这些建议也存在这样一层意思,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寻找突破口,需要有雄厚的个人势力、优秀的平台和团队、广泛高端的学术人脉关系。能力足够强、技术足够新、人缘足够好,这距离成功当然足够快。这显然是实用主义可一贯采用的路线图。
《自然》执行编辑揭秘选稿标准
11 月 14 日,《自然》杂志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揭秘论文筛选标准。该校校长李晓红、副校长舒红兵会见客人。
Campbell 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表,直观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成果产出量、《自然》杂志发表量上的出色表现。他预言,按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国科研成果产出量将在 8 年内超过美国。
Campbell 表示,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国学者需要加深对核心刊物的了解,掌握技巧,运用知识和技术冲击顶级刊物。”
随后,Campbell 来到图书馆总馆报告厅和师生面对面,探讨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能够入选《自然》杂志?Campbell 指出,要做到:
1.数据充分支撑结论;
2.新鲜的论题和角度;
3.能够吸引同领域读者的广泛兴趣;
4.获得了重大的科研进步;
5.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6.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他建议师生从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1.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2.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3.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有学生讲述自己发表论文的“辛酸史”,Campbell 微笑而坚定地劝诫,“永远不要放弃。”
“发明创造孕育于多次的失败和坚持中。”Campbell 开导学生并保证,即使被《自然》杂志拒绝,也一定会让投稿人从评审专家反馈的审定意见中受到启迪。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5 22:08

该贴言简意赅的说出了如何走近科研,如何寻求突破,推荐大家一读。{:1_17:}

toto 发表于 2013-11-25 23:58

总结的比现场听的都要清楚,感谢秋水斑斑

华道方 发表于 2013-11-26 00:31

言简意赅的说出了如何走近科研感谢秋水斑斑

阡陌 发表于 2013-11-26 08:16

非常有帮助,有灯塔效应哦。{:1_1:}

焚膏继晷 发表于 2013-11-26 08:17

非常感谢婉若秋水版主的分享。
现在还处于“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的的阶段,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地搞科研。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6 21:16

高质量论文发表六大密集
http://www.biomart.cn/topics/special/20131016/editage2013.htm
第一籍:发表计划
(一)成功发表的第一步:合适的研究问题
研究论文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好的研究题目,要怎么找到具创新性又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将提供您选题指南,告诉您具体步骤以及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还介绍PICOT、PESICO跟FINER等工具帮助您按部就班的组织研究问题。让您自信地进行研究假设。>>查看更多


(二)如何有效地检索文献、紧跟新发表的论文?
要如何跟踪新发表的文献?现今研究产出数量爆炸,研究人员要随时了解领域内的发表信息,确保自己的研究不跟别人重复是越来越困难了。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研究 策略来紧跟新的发表信息与找到先前的发表文献。本文提供快速有用的方法让您轻松知道如何看待引用数、制定关键词、使用文献管理工具、找到相关期刊与设定提醒。>>查看更多


(三)出版和报告偏见如何影响论文发表
科研出版界存在偏见吗?确实有的,出版业遇到的偏见像是出版偏见、时滞偏见、重复发表偏见、地区偏见、引用偏见、语言偏见、结果报告偏见、验证偏见和基金偏见等等。本文为您介绍这些偏见并告诉您该如何处理他们。此外,并说明这些偏见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以及您为何该积极反对这种偏见。>>查看更多


(四)“切香肠”的缺陷
这是一场争发表数的竞赛,有些研究人员会做出不道德的发表行为,其中一项就是“切香肠”。切香肠被视为是不适当的行为并会影响您的职涯,更会伤害科学。本文详细说明何谓切香肠以及为何这是不道德的,其中包含期刊编辑的看法,文末有一个小测验来帮助您评估你是否了解这项议题。>>查看更多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6 21:17

第二籍:期刊发表过程
(一)期刊的同行评审和发表决定
是否想过您的论文投出去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论文的命运完全依靠同行评审结果吗?在收到期刊决定前,您的论文会经历那些阶段?同行评审又会怎样影响期刊编辑决定呢?本文提供期刊审稿细节,告诉您期刊的幕后故事!>>查看更多

(二)期刊拒稿的常见原因
拒稿是每个科学家的梦魇。多年的辛苦工作、在实验室读过无数的夜晚、永远也写不完的论文,这一切都在拒稿后付之一炬。但其实没那么糟,来看看拒稿的常见原因,让你在写论文的时候避开拒稿的危机。本文清楚提供拒稿的主要原因,并告诉你该怎么避免。>>查看更多

(三)为何要做发表时程计划,怎么做?
发表是一段冗长的过程,您可能会经过拒稿还有好几次的修改,才能收到期刊的接受通知。本文利用拒稿分析来说明为何需要发表时程表并根据各种情境下(拒稿、有条件接受或小修等)列出重要决策项目。
>>查看更多

(四)如何选择目标期刊?
选择目标期刊需要经过审慎思考,投错期刊可能会延迟您的发表计划甚至导致直接拒稿!本文提供有用的建议告诉您选择期刊时应该注意的项目与指标,同时为您准备了列表清单,确保您不会遗漏任何重点项目。
>>查看更多

(五)影响因子和其他测量期刊影响力的指标
研究人员的生涯基本上取决于研究发表在什么样的期刊上,期刊的影响因子通常被视为衡量期刊质量与声望的指标。但是过去几年来,影响因子也在科研界带来了许多争议与混乱。敬请阅读本文来了解这个在出版节的热议话题。>>查看更多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6 21:19

第三籍:论文准备
(一)论文架构:如何透过论文传达您最重要的想法
一篇研究论文要能够清楚有效沟通一项研究,因此论文架构就跟内文一样重要。为了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想法(idea),论文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架构。本文告诉您组织论文的理想方式并提供撰写论文每个段落的要与不要。除此之外,还提供您怎么将论文写的让读者有参与感的技巧。
>>查看更多

(二)如何写出醒目的论文题目和摘要及选择合适的关键词
写出好的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就够了吗?错了,有好的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同等重要。作者通常忽略这些部分,而这些项目将会影响论文是否有人读,甚至是否能被找到。本文说明为何以及如何撰写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您可利用文中提供的逐步指南与范例来写作,最终帮助您的论文在科研界成为成功的指标。>>查看更多


(三)如何透过图表有效呈现研究发现
图表是任何研究论文的一部分,图表能有效呈现数据并帮助论文表达。然而,做得不好的表单或是不必要加的图表会削弱读者对研究的了解。本文提供详细简单的论文图表使用指南,并协助您要如何选择表格、图片或是文字来呈现数据,最后利用范例说明让您清楚了解该如何执行指南。>>查看更多


(四)‘如何回应同行评审的意见
同行评审对作者来说不只是发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压力最大的。本文帮助您如何了解如何有效处理同行评审,除了提供如何回复同行评审意见的指示外,还告诉您如何处理评审员可能会提出的重大修改。您是否想过同行评审员都是对的吗?有时候您的看法可能跟评审员相左,本文同时就这个问题给您建议。>>查看更多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6 21:21

第五籍:发表后期
(一)使用引用分析来衡量研究影响力
引用分析是根据收到文章、科学家、大学、国家和其他科研活动的引用数,用来衡量科研影响力与生产力的指标。本文讨论各式不同的引用分析并说明引用分析能如何帮助研究人员与单位。同时也提供使用引用分析的限制,避免您使用时掉入陷阱。>>查看更多

(二)为何不该使用影响因子评估研究质量
期刊影响因子在科研界视为研究员的声誉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期刊在特定期间内发表论文所获得的平均引用数。本文详细探讨期刊影响因子,说明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的该与不该,并详列其特点,帮助您全面了解期刊影响因子。>>查看更多

(三)如何使用引用数据为您的研究影响力做标杆分析
引用数据被视为评估研究者的影响和声誉的一个基准,其中一个经常用到的引用数据是h指数。什么是h指数?它是怎么计算的?本文说明h指数的概念,提供简单的流程表协助您计算自己的h指数,同时,也讨论h指数的优缺点。您还可以在本篇文章中找到其他的引用数据及其使用方式。>>查看更多

(四)如何通过自存档让文章能被轻易存取
您在寻找怎么让您的论文被更多人看到找到的方法吗?其中一项好方法是使用自存档。在您的论文见刊后,您可将论文电子档放到互联网上,让它容易被找到,增加您的研究影响力。本文详细说明有关自存档的细节,包含如何进行自存档、它的好处以及它如何含在发表过程中。此外,本文并帮助您了解自存档牵涉到的著作权问题及使用上的关注,包含它在开放存取中的角色,让您清楚了解与自存档相关的所有信息。   >>查看更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