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公布)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常见错误,你的选择是?
本帖最后由 细菌耐药 于 2013-12-2 23:07 编辑本贴发布以来,得到了广大SIFIC版主及会员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最常见的标本送检错误。我刚刚又一一读了大家的回贴,很是感动!本来我是准备抽出3名回贴者,赠送专著的。一来发现大家的回贴质量都很高,二来很多人都非常希望能够拿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因此,我选出了6名回帖者,分别是:禅静思语、阳光、乔-乔、佳蕙淼淼、babysophie、新翼感控。
请这6名版主或会员将邮寄地址、姓名和手机发到我的邮箱(gb20031129@163.com),近期我会在丁香通上购买好专著,让丁香通直接寄给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
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希望获得《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的朋友未能拿到,包括我在上海讲课时,也有很多朋友来跟我反映,希望能够拿到一本。我十分愧疚,没法满足所有朋友的要求。本书在丁香通、淘宝很多地方均可以购买到,价格也不贵,50元以下。
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回贴与支持!让我感受到了SIFIC这个大家庭的温暧!
============================================================
近一周前,我在本版进行了调查,请大家参与讨论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常见错误:
http://bbs.sific.com.cn/thread-118864-1-1.html
很多站友积极参与讨论,分析了自己所在医院的情况,同时也提及了一些应对的策略。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刚刚仔细阅读了每一位站友的帖子,并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整理了一份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常见错误的列表(共15项),请大家帮忙选出你认为的最严重的错误(最多可选择5项)。
当然,目前我列出的这15项错误并不全,考虑到讲课时间的限制,目前我只是提到了血培养、痰培养和尿培养这三个临床上最常见的标本;对于其他类型的临床标本中存在的问题,也欢迎大家跟贴讨论;同时,更加欢迎大家进一步地讨论应对这些错误的对策,谢谢!
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言之有物者建议加分鼓励啊~~~~
本帖最后由 细菌耐药 于 2013-11-21 21:38 编辑
为鼓励和感谢大家积极参与讨论,11月30日前我从本贴的回贴中选取讨论最为深入的三位站友,每人赠送1本我主编的专著,《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或《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获奖站友可以任选1本,这两本专著均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期待大家积极深入的讨论,谢谢!
活动截止时间:2013年11月30日
奖品介绍: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
长期以来,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当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疗不一致时,临床医生常常把责任都归于检验科,认为检验结果不可信;而检验人员又苦于不知道所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情况和患者的临床信息,难以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彼此沟通的缺乏,影响了科室间的关系,也使得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2011年2月,一本着眼于这一现状的新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适于临床各科医生及检验人员阅读。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结构,通过透视和解剖一个个因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而产生的检验人员与医生、护士乃至患者之间的矛盾,告诉读者,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才能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一流服务。本书的作者大多是“70后”、“80后”的丁香园网站战友,身处检验、临床和护理工作第一线,所写的内容是他们亲身经历的近乎“原生态”的案例,读起来亲切、生动,给人以深的启迪。比起一些空洞的说教,更有令人震撼的说明力。
该书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武建国、王鸿利、邹雄、沈霞和李萍等知名检验专家,顾民、李建勇、黄茂和李军等知名临床专家,共40多位专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点评,深入分析了各专业知识点的内涵,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本书在各新华书店,丁香通、中国图书网、卓越网和淘宝网等网站均有销售,欢迎大家购买阅读,提出宝贵建议。
本帖最后由 细菌耐药 于 2013-11-21 21:35 编辑
奖品介绍
《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
目前,各研究单位、高校和医院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对SCI论文、课题及成果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作为科研主力军的研究生们整天挣扎在实验室中,为了拿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而废寝忘食。实验技术的设计和操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实践过程,即使是参考书或文献中看似非常成熟的操作技术,都有可能怎么也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在这些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盲点都可能导致我们一筹莫展,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究和总结。2013年1月,一本着眼于这一现状的新书《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
将丁香园战友们的诸多实验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秘诀”汇集成册,这是一本关于实验技术的“宝典”。本书的案例,都是筛选来自检验或临床一线人员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例子,内容有简单的仪器使用心得体会,也有对检验结果失真的分析等,每一个案例从操作背景开始分析,到出现困惑,并一步步探索出解决方案,作者提出一些心得收获并进行拓展,最后得出箴言。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读者以启发,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并解决类似问题;同时,也提示年轻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勤于动脑和动手,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逐步锻炼科研能力。本书100多名作者均为丁香园网站站友,来自全国50多家医院,也得到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大学的大力支持,为本书提供海外实验室技术案例。本书案例素材均来源于日常实验工作,具有绝对的原创性与真实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本书在各新华书店,丁香通、亚马逊、当当网和淘宝网等网站均有销售,欢迎大家购买阅读,提出宝贵建议。
大部分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都是采用经验用药,只有在多种抗菌药物使用无效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去送检培养,现在的送检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因此在对临床医师进行标本采集培训时,能认真学的不多,最后采集的标本合格率相对也就偏低,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标本不合格或标本的数量不够,造成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出乎预料或与临床不相符。
而微生物室常因工作人手不够,遇到不合格标本也不主动与临床进行沟通,反正标本不合格又不是他们的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阻碍了微生物送检的发展。
认为采微生物标本是件简单的事,常常上病人、家属或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去做,往往达不到标本的要求。
我为书面来!!!!!!!!
我选择的是我院微生物标本采集及送检情况易出现的问题:
1、血培养常常是单瓶送检,套数不够2、血培养采血时机不合适 ;5、痰培养标本量过多,而血培养标本量太少 ;7、医务人员宣教不够,患者不清楚标本采集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自己留取标本常常出现采集 ; 8、明确是不合格的标本,微生物室却不主动和临床沟通 。
选2、4、8、9、14.
1、采样时机误区;
2、痰采样存在让家属或患者留取;
3、不合格标本有时继续出结果,没有让重送;
4、很多实验室不能24小时接受标本;
5、标本不能及时送到微生物室。。。{:1_9:} 院感涉及的专业性知识多,好希望得到这两本好书,以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来服务于临床。
微生物检验更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半路转院感的我来说实在是比较难。很具有挑战性,今年还有对临床科室进行微生物细菌采样的培训计划,版主奖励一本好不好。{:1_1:}{:1_1:}{:1_1:} 因为限定了选择的项目只好选择了12356,其实问题还很多。
1.血培养常常是单瓶送检,套数不够——培训了多次,大夫执行却不好,虽不是单瓶,但仅仅一套。说是医保不能报销。我觉得主要是认识不够。
2.血培养采血时机不合适——有些科室有些随意或者是机械的发热”38度“时
3.血培养操作消毒不严格,污染率高——消毒的方法,我自己也有些不太明白,没有找到更”专业“ 的,消毒液只能选择酒精吗?
4.痰培养标本不合格比例高——检验科涂片检查,不合格不做,慢慢的合格率在增高
5.痰培养标本量过多,而血培养标本量太少——不知道如何提高。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改进。
6.尿培养标本采集过程中污染比例高——标本采集不规范。
只好先选择这几个了。很多院感人对于微生物或许更陌生——包括我。 我选的是1、2、8、9、15。 首先,热烈祝贺细菌耐药版主2本专著成功发行!相信,这2本书对于广大微生物专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我们感控工作者也是不错入门的选择。
我选1、2、3、5、9主要存在痰和血培养正确采集及送检方面。建议版主增加一项 痰培养送检前的镜检,对于痰培养前的镜检可以筛查很多不合格的痰标本,但执行力不强。 1\血培养目前虽能做到相应的套数,但往往在采样时,基本是在抗生素使用时操作,因为临床一看体温高,就会常规性的做血培养,培养的可靠性有吗?
2\痰培养的留取,特别是清醒病人自行留取时,真能留到真正的标本吗?概率低,但临床又因此结果针对性用药,耐药菌的产生会不会就如此产生呢?
3\尿培养也是一样,未留置尿管的病人,如何能采至真正的标本呢?
以上三点在日常采样时,几乎全是在使用抗生素,这个问题又如何来避免呢? 四叶草 发表于 2013-11-21 2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热烈祝贺细菌耐药版主2本专著成功发行!相信,这2本书对于广大微生物专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 ...
非常好的建议,谢谢!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是“痰培养送检前的镜检”,而是痰标本送到临床微生物室后,我们检验人员可以先进行痰涂片,从而确认痰标本是否合格!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常规进行这项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问题由来已久,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内因是人员数量、素质方面;外因则是上面重视程度。原始标本,“我们检验人员可以先进行…涂片,从而确认…标本是否合格”,说得对极了!但,基于人手配置,每份标本都能做到吗?{:1_6:}{:1_17:} 我选的是1、4、5、8、15
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 进一步的改进,不合格标本何谈有价值的结果,希望细菌耐药老师的努力能够 给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共同提高!!!
您是我江苏的骄傲!!!{:1_14:} 我选择的是4、6、7、8、9,可能不是最严重,是我们这基层最常见的,目前还没上血液培训,在痰、尿、咽拭子等标本采集中,存在严重的现象。
所以说一般的病,如果在基层能诊断清楚,治疗上应该不会太难,三级医院也不会那么忙挤了,就是这些相关因素导致诊断不明确,聚集去 大医院的“小病”才那么多…… 老师辛苦!不敢奢求能得到奖励,因为对微生物知识了解的甚少,没有能力讨论什么,更说不出什么来。
看了老师的著作介绍,一定对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的沟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很多地方存在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的脱节,检验科觉得自己做的深入细致,临床感到总有出入,甚至对于一些结果会置之不理,觉得检验结果不符,但又不注重标本的正规规范送检,正如有老师讲课“送进去的垃圾出来还只能是,,,”。老师的著作会起到桥梁作用。对临床太必要了!
祝贺老师! 我选的是1、4、7、8、9.
我选的是4、5、7、8、14,是根据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的 本帖最后由 落花生 于 2013-11-22 08:46 编辑
呼吸科一名患者,入院时痰培养为敏感鲍曼,诊断为社区感染。住院10天期间数次进行痰培养,前3次结果如上;住院第7天起2次培养又为多耐药鲍曼。这个还可以解释,可能是抗生素使用细菌产生耐药基因。
而神外一例患者,痰培养几次,是同一个菌,先是多耐,后却成了敏感菌,患者症状未控制。按理说抗菌谱越来越窄,而结果却不符合常理,有时候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让医生很无奈。
其实好多时候一是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不到位,二是临床医生培养申请单填写内容不全面,三是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等。细菌耐药老师的《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这本书是及时雨,对微生物及临床人员很帮助,如果送书我报名要一本,推荐给我们微生物及临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