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采样确实是能达到监测效果吗?
我院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采样,但事到如今,都没有发现不合格的,什么原因呢,操作问题吗?我是用10ml无菌水用注射器注入内镜,试管放在出口处接,但是水在管腔内基本上无法保留或是能在其中进行洗荡,所以很困惑.回复 #1 忘忧草 的帖子
请问你们是用何种方法消毒内镜的?采样时要用中和剂而不是无菌水,否则采得都是消毒剂。回复 #1 忘忧草 的帖子
最近我们检测了18条胃镜和肠镜,合格12条,合格率不高啊!采样液要用甘氨酸(中和剂)而不是无菌水! 我们内镜消毒的最后一道是用酒精干燥,可是干燥效果又不是很好,所以镜子拿出来有很明显的酒精气味,做监测的结果都很好,可是在怀疑实际情况真的有这么好吗。疑惑中~~ 我曾经也怀疑过,所以我就做了对比,做一个棉拭子擦拭内镜内外腔培养的对照组。回复 #5 七星瓢虫 的帖子
结果是什么?等待下文!:o求助胃镜监测采样方法
请教各位老师:胃镜采样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反映真实的消毒效果?回复 #3 潮水 的帖子
我们是加了中和剂的无菌水.回复 #1 忘忧草 的帖子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10ml采样液通过内镜,究竟能否冲刷出上面附着的微生物?回复 #9 楚楚 的帖子
经常检测不合格的老师是否可以谈点经验呢. 04版技术规范的规定如下: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 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 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 只直径90mm 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 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 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