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 发表于 2008-12-16 19:54

原帖由 柳莹依 于 2008-12-16 09:43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玛丽医院微生物部工作人员60多人,每天收到的标本500多份,其中血标本有80-100对。注意哟,这些标本并不全部来自玛丽医院,标本来自包括玛丽医院在内的7家医院(港岛西联盟医院),这让我再次体会到“资源共享” ...
这么大一家医院,还是联盟医院,也只是“定期耐药分析(每年)”,今年卫生局年终检查时要求我们每季度分析一次。。。。。。

楚楚 发表于 2008-12-16 19:58

原帖由 柳莹依 于 2008-12-16 16:51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洗眼装置
这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一些什么东东?

hxwsw 发表于 2008-12-16 20:15

谢谢与大家分享!曾在哪里工作了近一月时间,许伟庭老师给我印象最深了!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08-12-16 20:56

他们的安全防护是真正用到了点子上的,不象内地该防护的不给配备相应设备,不需要防护的地方却大把散钱,过分防御.
    说到底,是外行当家的缘故!
    另外,人为因素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医院院长搞这些牌子是为了做给上面的卫生局卫生厅领导看的,很少是真正考虑到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安全着想的.
    所以出现一些让人鄙夷的措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safihu 发表于 2008-12-16 21:31

很想看清楚那两张耐药菌监测的图,可惜大图也看不清楚,有清楚的么,有空发给我!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12-16 22:00

回复 #26 safihu 的帖子

如果我将扫描仪的分辨率提高些再扫,会不会清楚些呢?

safihu 发表于 2008-12-16 22:24

回复 #27 柳莹依 的帖子

那是当然会的。越高越清楚!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12-17 11:58

回复 #23 楚楚 的帖子

真不好意思。被楚管问倒了,当时没有打开来瞧瞧。

薇荷 发表于 2008-12-17 18:10

谢谢楼主介绍!我曾去那里参观,回来后深感我们的实验室像小作坊!在这个没人重视只有自己热爱的小作坊工作惭愧但又其乐无穷!
大陆临床微生物学科发展缓慢,原因很多,国情\省情如此.
目前来看,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级领导不重视首当其冲,其次,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素质低下.....等等.我们盼望临床微生物学科也能有像胡教授这样有真才实学又实干的专家带领我们干(虽然有但太少).
梁先生多次来我们这里讲学,把他的微生物检验先进的理念广为传播,我们被他的敬业精神感动!
他的拍照技术一流.走到那拍到那,尤其是到那些西部边陲拍的风光照堪称一绝!
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到那里学习!

无极紫晶 发表于 2008-12-21 21:38

回复 #26 柳莹依 的帖子

梁先生没有给你介绍他们自己研制的机子(就是分离出深圳妇儿龟分支杆菌的那台)?当时他给我们介绍时充满自豪呢!可惜你没有拍下来!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12-22 08:31

回复 #30 无极紫晶 的帖子

没有介绍.听你这么说才知道我们又被有关部门"忽悠"了一把.记得我当年有老师说"凡事最后还得靠我们自己,请了香港的来,看看后也就走,最后是我们的军事医科院分离出龟型分支杆菌"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12-29 18:54

回复 #21 楚楚 的帖子

梁经理也谈到大陆有些地方要求每季度或半年作耐药性分析,他认为没必要,说的是分离的细菌那么少,统计的意义...上半年与下半年耐药性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一年一次就够了,重要不等于这样做

1995薰衣草 发表于 2008-12-30 16:25

羡慕呀!体制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水平的问题.......很复杂!

樟树猪 发表于 2009-1-2 23:32

我们没有专门的微生物室,是与普通检验一起统称为检验科,素质怎么样不好说.什么都不行,:L ,家丑不外扬啦.
希望医院领导能够重视到这块.

落花生 发表于 2009-1-3 09:03

真是打开眼界,柳版辛苦了。

fjyxxbz 发表于 2009-1-3 09:28

所有的工作都应是做在点上,有很多管理上的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已意识到过了,但为了不违反规定,还是任其自然,很无奈.每位员工的责任心是最重的.

薇荷 发表于 2009-2-1 16:49

领导不重视,具体操作者没条件开展很多必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
多么希望众多的行政领导常来本坛看看....

柳莹依 发表于 2009-2-22 11:33

回复 #38 天天情人节 的帖子

看下面的帖子就回答了你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很好。
2、WHONET。
3、什么叫专门的人员来统计分析?光做这个统计分析工作不做别的了?资本家可没这么“好”!
http://bbs.sific.com.cn/viewthread.php?tid=10609&extra=page%3D1

miaozi6808 发表于 2009-3-12 17:06

感谢分享~~~看后感触颇深!!!

lijiang 发表于 2009-3-13 20:51

看了版主介绍的微生物部的运作,真是大开眼界!对于象供应室等部门资源共享的问题,深有同感!:handshake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医院感染学习见闻之五:微生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