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1:01

思考:为什么有学术价值的贴子热不起来?

每天在论坛看贴,发现一个问题,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真正值得讨论的贴子,总是热不起来,而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转贴、特别是新闻类转贴,时不时又在论坛中火爆了,这是为什么?这种现象是否值得大家思考?大家对论坛学术交流有些什么好建议吗?欢迎大家指教。

cjl燕子 发表于 2013-7-26 21:27

个人认为:学术类的帖子,专业性强、严谨,说话比较谨慎。新闻类帖子,新、奇、怪,可以随意发表看法,限制不多。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做院感工作的人员基础、专业良莠不齐,没有院感专业的科班出身,加之各单位对院感的态度、工作劳动强度、福利待遇等原因,致使没有太多的精力、能力和积极性去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对专业性的学术类的帖子、或外文类的帖子与新闻类的转帖有着截然不同的热情。愚见{:1_3:}

pingpinganan 发表于 2013-7-26 22:06

cjl燕子 发表于 2013-7-26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学术类的帖子,专业性强、严谨,说话比较谨慎。新闻类帖子,新、奇、怪,可以随意发表看法,限制 ...

说得很好!是这个道理:“学术类的帖子,专业性强、严谨,说话比较谨慎。”确实真正的原因是“目前做院感工作的人员基础、专业良莠不齐,没有院感专业的科班出身,加之各单位对院感的态度、工作劳动强度、福利待遇等原因,致使没有太多的精力、能力和积极性去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尤其目前感控也需要循证依据导致大部分人不大愿意讨论有学术价值的帖子吧。个人意见。

星火 发表于 2013-7-26 22:11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Bertrand W. 罗素

把智慧分成三个层次: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只是最底层;中间一层是掌握做事的方法通过转换让物尽其用;最上一层是了解需求明白自己和别人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也只把时间精力花在了最底层。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2:16

星火 发表于 2013-7-26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 ...

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要目光远大,要有发散思维,不要被一种定向思维,遮住了自己的眼睛,要学会放眼看世界。
博览群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男丁格尔 发表于 2013-7-26 22:25

professional
a.
1. 职业(上)的;从事特定专业的
2. 职业性的,非业余性的
3. 很内行的;极称职的;高水平的

我国的感控队伍,还走在通向专业的道路上,虽艰辛,但需要付出.

现实情况是,大家都希望等待,什么都是现成的,职称,待遇,奖金,都合适了,具备了,再去做事情.

但我们自身是否具备"专业"的精神和能力?

如果,只是停留在“行政管理” 的自我定位,只是停留在“监测,扑杀,灭火队”抑或是“消毒,隔离”的工作层面,停留在“红色印章文件”上传下达的工作模式,那么“社会主义幸福又怎么等得来?”

个人己见,欢迎批评指正。

男丁格尔 发表于 2013-7-26 22:28

再次复习基本概念:-学科

学科、专业又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的差异。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
一、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二、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人”的介入,专业活动不可能完成。
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
学科和专业经常容易为人们所混淆。专业往往被人们等同于二级学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甚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专业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人才培养表现出过于专门化,知识面拓展不开的问题;科研表现出研究方向狭窄,整体效益低下等问题。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3:06

男丁格尔 发表于 2013-7-26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professional
a.
1. 职业(上)的;从事特定专业的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好好地思考! 这当中我想有一个责任心的问题。现在许多人喜欢强调客观原因,然而,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现,许多所谓的客观原因,其实都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在我们的院感专职人员当中,习惯了搞拿来主义,别人提供了外文资料,还要求进行翻译,真是有点得寸进尺,依赖思想特别严重。为什么英语作为一门中学的必修课,许多同仁读了大学,还学不好呢?我想这与一个人责任心有很大的关系。试想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感控人连一门中学课程也学不好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讲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责任心。而一个没有责任心怎能好感控工作呢?
我认为,在论坛首先要反对浮躁之风,反对搞拿来主义,反对搞形式主义,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柳莹依 发表于 2013-7-26 23:13

更专业的内容往往较深,不是几言几语说得清楚,有的甚至要查找不少资料,对资料总结后才能说清楚,长篇大论的,这样就较麻烦了,所以大众化的、一般性的帖子有市场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3:14

cjl燕子 发表于 2013-7-26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学术类的帖子,专业性强、严谨,说话比较谨慎。新闻类帖子,新、奇、怪,可以随意发表看法,限制 ...

这是理由吗?这是为自己不勤奋工作在找借口!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3:17

柳莹依 发表于 2013-7-26 2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更专业的内容往往较深,不是几言几语说得清楚,有的甚至要查找不少资料,对资料总结后才能说清楚,长篇大论 ...

作为一个工作认真的人,严谨治学的人,怕麻烦吗?我想你绝不会为这些事情怕麻烦的。你说呢?

云淡风轻9 发表于 2013-7-26 23:37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理由吗?这是为自己不勤奋工作在找借口!

反对!
同意cj燕子的说法,学术类帖子,需要准确的专业知识,需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之前有老师发过调查帖,目前从事院感工作的多数还是护理人员,能够做好眼下各规范对院感要求的工作,已经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了,一个护士出身的院感人,要去了解微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合理用药.....并非说说那么简单,与勤奋与否无关!

华道方 发表于 2013-7-27 01:14

学术水平的高低除了与个人的责任心有关外还必须承认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环境不无关系。

鬼才 发表于 2013-7-27 01:17

华道方 发表于 2013-7-27 0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术水平的高低除了与个人的责任心有关外还必须承认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环境不无关系 ...

个人的综合素质难道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吗?

华道方 发表于 2013-7-27 01:22

老师们的高见学习了,很受启发,多谢了。

华道方 发表于 2013-7-27 01:31

如果象老师这样聪明又有责任心那学什么都可以学好。如果条件不好人又不是太聪明虽努力结果就会不一样。又如读书有人可以过目不忘,或者读几次就可背出来,但有的人就不行了。

二进制 发表于 2013-7-27 05:43

从侧面反映出:曲高和寡之道理{:1_17:}

家有千金 发表于 2013-7-27 07:26

老师们的高见学习了,很受启发,多谢了。
{:1_1:}

cjl燕子 发表于 2013-7-27 07:43

星火 发表于 2013-7-26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 ...

很赞同版主的三个层次。作为社会人没有人希望自己不往高处走,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又不得不把时间精力花在了最底层。这就是好多人烦恼郁闷的根源。

cjl燕子 发表于 2013-7-27 08:02

鬼才 发表于 2013-7-26 2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要目光远大,要有发散思维,不要被一种定向思维,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

博览群书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最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思考:为什么有学术价值的贴子热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