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一学校346名学生高烧入院 原因尚不明
昨晚起,四川眉山一学校陆续出现学生发烧等症状。截至今天中午12点,送医学生346人,45人情况严重。网络上盛传疑似食物中毒,但据当地宣传部,因细菌培育要48小时才有结果,目前尚不清楚事件的具体原因,四川省疾控中心正在调查。(央视记者郑波)刚从新闻看到,关注! 我们医院收了近150人,真是累得不行!昨天到现在只睡了三个小时。还好除了部分还有高热外,病情还算平稳。不是呼吸道感染疫情,已经是万幸了!不然现在都回不了家。 关注!防控措施要加强!! 关注,祝学生们早日康复!
四川高烧就医学生增至376人
四川高烧就医学生增至376人 专家称为感染性发热(原因未查明)6月14日,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映天学校部分学生出现腹泻、发烧、头晕等症状,学生人数上升至370多名。学生正在当地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第三医院等三家医院救治和观察。其中,有45人病情较重。目前,学生病情、情绪稳定,四川省以及眉山市疾控中心专家正对病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川省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安徽省应该向四川省学习! txyy_ygk 发表于 2013-6-15 0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安徽省应该向四川省学习!
与二楼的观点一样,处理得当,才是最佳选择!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关注中 腹泻的话极有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夏季是腹泻多发季节 高度怀疑食物原因引起! 昨晚的新闻说的是感染性腹泻。情况还在调查中。 尽快查明原因,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可以肯定与食物有关,尽快查明原因,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如此大面积的不明原因发热(至少目前发热原因不明),肯定是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应急处理的,很赞赏他们的相关措施。边积极诊治边进行调查,原因未明前对症支持为主,希望孩子们安全,也希望尽快查明原因。持续关注中......
眉山一学校400余学生发烧腹泻 近30人错过中考
本帖最后由 凌波玉荷 于 2013-6-15 11:05 编辑中新社眉山(微博)6月14日电(记者 刘忠俊(微博) 胡敏)临近期末,四川眉山市映天学校学生本该在积极备考中,然而13日该校400余名学生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这打乱了学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4日中午,中新社记者来到了事发学校,校门口停满了车辆,一栋教学楼前停放着一辆120急救车。
正值学生午休,但该校一间办公室里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在忙碌,椅子上坐满了校服的学生。
“吐也吐不出来,头晕得很。”六年级一班学生涂志权说,午休醒来后头晕加重了,全身都在出汗。
办公室里的就诊的学生来自该校多个年级,他们与先前被送往医院的学生不同,症状是在午休之后加重的。
“上午来的时候以发热为主,后面来的主要就是以胃肠道的反应为主。”眉山市人民医院医生何玉忙碌了一上午,给学生初步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烧在38度以上的全部都要送往医院。”
下午14时,筛选后的一批学生登上了急救车被送往了当地医院。在车上,一位学生还向记者要电话称:“想给妈妈打个电话”。
据了解,眉山市映天学校建于1993年,学校有1380余名学生,是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
15时,记者来到了眉山市人民医院看到,走道上、病房里挤满了学生,少部分学生有家长陪伴,多数学生独自一人卧在病床上。
“睡觉的时候,想吐又吐不出来。”三年级的张攀丽对记者说,13日晚上发烧到了38度多,最后被学校及时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里,有的学生因为这场发烧腹泻错过了中考。“考完试回寝室,感觉头晕得很。”初三一班的学生张瑜说,14号的考试没法参加了。像张瑜一样,映天学校有近30位初三学生错过了这次中考。
晚上20时许,记者在映天学校看到,眉山市公安局多名警察已赶到学校,对该校食堂进行了查勘,并现场询问了食堂工作人员。
病房里,医生和护士不停地穿梭于学生的病床前,测量体温,查看输液情况,询问病情。走廊上没有家长陪伴的学生孤独的坐在墙角。
“我们收治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等症状,我们采取了抗感染、输液等治疗方式。”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许志忠说。
截至晚上21时,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学生146人,市中医院收治142人,市第三医院收治111人,中铁医院收治17人,东坡区保健院收治21人。以上医院已收治学生437人。
据了解,四川省卫生厅和四川省疾控中心专家初步会诊结果为感染性发热,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
新闻回顾
眉山数百学生发烧入院 初诊为感染性发热
14日下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政府新闻办通报称,截至15时,映天学校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人数升至376人,其中246人住院治疗(较重25人),留院观察130人 >>>详细
http://cd.qq.com/a/20130615/001696_all.htm#page1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幸好我们的处理方案还算及时有效,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体温已经降至正常,症状也都缓解,没有出现重症病例和二代病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