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恐惧让我们忧心忡忡
发布日期:2013-05-07 来源:健康报用床单拧成绳索,试图从三楼“逃生”,却不幸坠落,断送了年轻的生命。这是4月29日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的经历。最令人痛心的是,她逃避的不是灾难,而是她曾经亲手救治过的患儿的怒气冲冲的家人,此前她已经遭到患者家属的暴力伤害。
王萍,请记住这位年轻女医生的名字。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不仅仅是她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更是我们大家的不幸,这个社会的不幸。馆陶女医生坠楼死亡事件已经过去数日,但事件引起的思考和讨论却在持续发酵。面对办公室门外可能存在的暴力,她选择了没有多少安全系数的越窗逃生,试想一下,当时她内心是怎样的恐惧!
王萍所在的办公室门外就贴着医患纠纷投诉电话,但她依然遭到患者家属的打骂和围困;王萍所在医院的门口就设有警务治安室,但直到她坠楼后才有警察赶来“了解情况”。回顾此前的报道,有护士因为患儿静脉细,几次穿刺没有成功,就遭到患儿家长暴打;有怀孕的医务人员因为纠纷,竟被打至流产……在这些屡次被媒体披露的暴力事件中,受伤害的医护人员显得那么弱小,那么无依无靠。
这些不该在本应演绎救死扶伤医患情的医院里出现,但现实中悲剧却在不时地上演。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平安医院,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依法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规定和制度不是没有,但这些看上去很完备的规章制度,为什么没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保护?暴力伤医的恶行屡禁不绝,实在让人觉得有必要检讨一下这些制度措施是否足够有效,或者说怎样才能让这些规章制度足够有效。
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失,必须经过合法的鉴定程序。无论医院或者医生是否有过错,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都是法律不允许的,也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如果医患双方不能达成妥协,纠纷处理还可导入法律轨道。法制社会不能容忍暴力的横行,然而,当“闹”成了某些人处理医疗纠纷约定俗成的一字诀时,暴力就成了治病救人场所里的通行证。可悲的是,我们常常没有看到那些违法施暴者受到足够严厉的惩戒,而惩戒的软弱恰恰纵容了暴力的横行,这才是我们所忧虑的。
面对失去理智的集体暴力,如王萍一样的医生、护士是多么弱小的个体。保护医务人员的基本权益,必须让合法解决医疗纠纷的理念在社会土壤里深深扎根,必须让解决医疗纠纷的全过程不掺杂暴力。如果面对纠纷就意味着有暴力的危险,对暴力的恐惧就会是一把悬在医者心头的利刃,如果不能消除萦绕在医者心头的恐惧,我们的社会也许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刘志勇)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出现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悲哀。。。。。 悲哀!无果!无奈!无望!
{:1_4:}{:1_5:}{:1_11:} 医患矛盾何时真的“降温”? 什么时候法律能健全啊,我们也是非常迫切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 ! 卫生部的领导,应该有所触动了,为什么同样的人,有的时候被称为白衣天使,而有的时候却为之丧命 所以我们不要只是学医,在学医的同时还学法律,学武术,学演讲,学佛学,走通官道和黑道,努力再努力,让自己离神仙更近! 下辈子不做医生{:1_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