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本届年会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什么?
就像每年的春晚,总有几句经典的段子让人怀念,每届年会也会有那么几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录。比如某年,我请教老外专家,如何保持临床持续地执行手卫生制度,他说“反馈—反馈—反馈”!于是我将这个原则用于我的工作,我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持续地反馈,不懈怠,有的地方还是起到质的变化。今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句“利益相关方”。当你推行一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利益相关方,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要想办法让反对者被说服!
你呢?你觉得听下来,哪句话打动了你?都来分享一下啊! 本帖最后由 星火 于 2013-4-17 07:30 编辑
亚太感控年会带来了理念的更新,也感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欧洲专家谈到,欧美感控的差异,他们互相取长补短,获得感控的最佳效果。美国CDC在医院感控上重视指南的指导作用,重视干预和依从性等的调查研究,欧洲重视监测,尤其筛查在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北欧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很低。
在重视标本采集帮助临床微生物外,胡教授提出非培养项目的作用会愈来愈大。
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对临床微生物提出要上硬件,对于感控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上哪些硬件呢? 也正在心里玩味几句话呢,不仅听到了印象深刻的话,还听到了多次多个专家提及的关键词,如多模式;
这次年会在国外专家口中多次听到了“安全文化“、“医院感染文化”;司徒教授在做一项手卫生行为学的调查研究,本次会上这是新趋势?还有一个新词汇“意见领袖“,手卫生要关注意见领袖的建议。
吴安华教授的经典语:“手卫生不是万能的,没有手卫生万万不能”;
感谢老师分享的点点滴滴,学习了,让没有参会的同行刷新一下。 胡教授的:感控工作如何接地气……
王力红教授的:让制度释放红利!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医院感控管理模式。意味着感染管理工作有了娘家,有了后盾,有了高层的专门管理.我们期待,我们欣慰啊!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4-17 00:05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这句话也是最让我欣喜的。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4-17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让人振奋的好消息,多年来感控管理工作象一个没有娘的孩子,有事的时候好象捧到了天上,没事时无人问津,终于有重要部门为感控工作说话了。 吴安华教授:“手卫生不是万能的,没有手卫生万万不能”;
王力红教授:“让制度释放红利”;
寥寥数字,凝聚着大道理,值得回味和践行! 记得最牢的也是这两句--吴安华教授:“手卫生不是万能的,没有手卫生万万不能”;
王力红教授:“让制度释放红利”;
国家级的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让院感人心有所属,将大大的推进接地气的进程。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4-17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同样期待这个机构的建立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吴安华教授的,原话记得不是太清了。但意思是---要想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之前,先洗脑!”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4-17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这是很久以来我听到的最令人高兴的消息了。很期待快点实现啊! 英语水平欠缺,这次挺会后颇受打击,以后加强学习!{:1_1:}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4-17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生计生委官员带来最新消息,约一个月左右将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 ...
“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医院感控管理模式。”
令人振奋的消息!医院感控终于在国家级管理机构中独占一席之地了。 “在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成立国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搭建国家医院感控管理模式”。这个应该是学术指导机构,但不是行政管辖吧,地方的医政管理有些时候还是没有把院感管理纳入进去,开医政管理会时常常是医务部和护理部的人员参加,但没有叫院感管理人员也参加,院感的管理体系和学科体系还是不健全,需要更多的去完善 来自瑞士的Carmem Lucia Pessoa Da Slica教授在“抗菌药物耐药的挑战-全球对于感染控制的机会”的报告中说了段发人深思的话:“我们应该在现在的老药是否用对上多做研究,而不应总是将希望寄放在研发新药上。。。可能我们总是在不断追逐新的东西,就会忘掉自己手中的东西的价值。”
香港浸礼医院在介绍手卫生推进工作中说到:“有创新精神,有热情才会有效推进手卫生”。来自美国的William Jarvis教授在“监测转变为效果”的讲演中也说到:“手卫生,要利益相关方共同来讨论我们该如何做,而不是去指手划脚”。我们总是在抱怨手卫生依从性低,工作不好做,反观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有效提升的医院,哪家不是付出了好几年的努力,所以,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扎扎实实地来做这项工作吧,办法总会比困难多的。
印象深刻的还有“识别并解决本地屏障”、“文化的改变”、“快乐的医院,就能看到快乐的员工”、“程序与实践的脱节...很实际的问题,充斥"知识"专家,执行无进展...”、“感控是需要时间来做的”、“取得突破性改变,舆论导向很重要”
继续期待大家的分享。 “手卫生不是万能的,没有手卫生万万不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