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生高薪,刻不容缓!
给医生高薪,刻不容缓!收藏到手机 转发(106) 评论(562)
03月27日 13:01
中国的医疗改革方案,据说10个月就敲定了。而美国的医疗改革,讨论了接近一百年。但是中国的医改方案就算敲定,也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给大家带来解决“看病难”的希望。为啥?因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改革主题,都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医改,就是为了让穷人也能看得起病,那么就只能通过全民医保来实现。他们的医改为啥不处理“看病难”的问题呢?因为他们看病不难!
都说中国搞什么都讲究中国特色。那么我们的医改也很有特色。这就是除了医保改革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外,我们还有一个“看病难”的问题。
中国人看病难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难!”但是一个难字的背后,原因各不相同。农村人说难,是指每次看个病,要屁颠屁颠跑到城里去,路远了不说,还耽误治疗。城里人说难,是指想要去三甲医院看个好大夫,得起早甚至通宵去排队挂号。看起来,想要解决全中国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并不简单。因为上面两个不同的原因导致其解决方案也会互相冲突。
为了解决农村人的基本医疗服务,那么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全科医生。老毛的时代很有中国特色的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赤脚医生”。大量的非医科专业培训的医生通过短期培训就被派到了农村,他们虽然医术不高,但是解决了大部分并不疑难的疫病。使得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远远高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能够支撑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为了解决城里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要,我们就应该大力培养各类专科医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医疗教育上投入大量资源,这和培养赤脚医生的思路是冲突的。如何平衡这个比例,其实就是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的一个缩影。孰重孰轻,考验着执政者的能力与良心。但是中国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改革还没有难到触碰到这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我们现在还大量浪费着本来就紧缺的医务人员。
有统计表明:上世纪80年代,我们医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和每年的新医生的比是1:2,也就是说每年增加的新医生中只有一半是医学院培养的,还有一半就是所谓的“赤脚医生”。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是1:1。也就是说,那时候,我们的新医生已经基本上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生了。那么进入21世纪,情况如何呢?7:1!!大家一定很惊讶,我也是。一开始看到这个数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每年培养7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仅仅只有1个人真正成为了医生。还有6个人转行干别的去了。怪不得我们的医生那么少,怪不得我们的好医生那么少。不是我们在教育上投入的不够,不是我们培养了太多的赤脚医生,从而忽视了城里人的医疗需要。而是我们给医生的报酬太低,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以至于医生已经成为职业选项中的最后一位!连已经读了五年书的医学院毕业生都不愿意做医生,那么我们又怎么能期待中学生会在高考后把医学院作为选择对象呢?或许有人会说,医生的灰色收入很多,但是医生不应该靠灰色收入来养家吧?7:1的流失率也说明了:大多数潜在的医生都不喜欢那灰色收入。
所以,提高医生的待遇,吸引年轻人从事医疗服务业,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不论全面社保如何搞,不论医院是公立为主还是私立为主,给医生的待遇都必须提高!因为劳动力市场现在已经开放,我们再也不能像80年代那样在高中或者大学毕业班里指定谁报考医学院或者毕业做医生。既然我们放弃了劳动力的指令性计划,那么就必须给医生足够丰厚的报酬。不然我们的孩子生病了,有谁来看呢?
高等医学专业
毕业生(A)
新增医生
(B)
A / B
1978-1988
270,683
640,022
0.4
1988-1998
485,108
381,347
1.3
1998-2011
3,288,157
466,573
7.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高等医学专业
毕业生(A)新增医生(B) A / B
1978-1988 270,683 640,022 0.4
1988-1998 485,108 381,347 1.3
1998-2011 3,288,157 466,573 7.
老毛的时代很有中国特色的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赤脚医生”。大量的非医科专业培训的医生通过短期培训就被派到了农村,他们虽然医术不高,但是解决了大部分并不疑难的疫病。使得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远远高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能够支撑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毕业的学生有很多没有从事医学专业,有的医院比如县级医院很难进,5万元都进不去。 乡级医院也进不去,卫生局和人事局几年举行一次考试,一次只招40人. 确实,中国医生需要高薪!!! 本帖最后由 老乡 于 2013-3-31 18:15 编辑
病人太多,每个城市多建几个大医院,是当务之急.
现在招来的人,都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没有编制,临时工待遇.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干。
一旦医生要高薪 ,那会带动很多行业要求加薪的,结果....... 中国的医改需要触动多方面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首要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