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 发表于 2013-3-23 10:04

“不要等着上帝来‘点名’” ——“两会”代表、委员及医学专家谈健康管理



  

  《健康时报》日前举办了“做好健康管理,预防疾病偷袭”——两会代表、委员及专家座谈会,全国政协委员张澍、范利、凌锋、杨金生、温建民,医学专家陈勇、武小梅等就如何预防猝死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人人都应该学习急救知识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抢救过来的机会极低,中国不到1%,即便是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设施都极其完善的美国,存活几率也只有5%~10%。

  “惟一的办法,就是当我们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要任其发展,预防这些疾病引发的突然死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做好健康管理,不要等着上帝来‘点名’”。

  但现实中的悲剧仍在上演。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说,文化水平高且拥有良好医疗条件的领导和名人,其自我健康保健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并不一定比普通老百姓高。其实,作为领导或名人,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及体力透支更大,更需要懂得怎样去预防疾病,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张澍也建议,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如果自己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该提前学习急救知识,以免突发危险时不知所措。另外,给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植入除颤器也是一个重要的防范手段,美国每年有20万人做这样的除颤治疗,而中国只有2000人。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植入除颤器后还当了两届副总统,但在中国很多本来有条件植入除颤器的人,因为担心社会的歧视或影响仕途而不愿做,等着让上帝来‘点名’。”张澍说。

  了解四高预防猝死

  其实,不管是心源性猝死还是脑血管病导致的猝死,在自我健康管理条件下,都是可防可控的。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

  范利把防猝死招数总结为“防四高”。第一,要掌握高危时刻。凌晨或者晨起这个时候,人体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最多,易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再加上早上起来忙着洗漱吃饭、排泄二便、赶路上班,是最紧张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第二,要注意大量饮酒、饱餐、紧张压力、寒冷刺激等高危因素。“有一位老人,马上就要出院了,床旁边还剩下半个西瓜,觉得送给医务人员太少,拿回家太麻烦,丢掉浪费,且回家心切,几分钟就把这半个西瓜吃完了,结果一下就猝死了。”第三,要通过查体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第四,要掌握急救的高效办法。如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且有一套随时能联系的救护系统。“这个四高对猝死的防范非常重要。”范利说。

  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的张澍总结:“突发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是最需要重视的两种可能引发心脏猝死和卒中的疾病,几乎跟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关系,无论高血压、冠心病,最后都要走到这两个方面去。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提前挡住,不让它们往下走。”

  脑血管病突袭也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2009年,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就是因为脑动脉瘤出血,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就这件事情来看,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凌锋认为,不幸中的万幸是赵本山在上海发病,那里的医疗条件非常好,病发后他也被及时送入了上海华山医院,抢救了过来,且恢复良好。要知道,脑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高达60%,其中20%是即刻死亡。

  尽管脑血管病突发看似偶然,凌锋认为这样的危险仍然是可以防控的。就拿赵本山患的脑动脉瘤来说,虽然破裂后的死亡率极高,但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并处理,那么死亡率就会大幅下降至1%。在日本,因为脑核磁和核磁血管造影体检医保可以报销,他们住院患者中70%的动脉瘤是未破裂的,而中国住院患者中高达90%的动脉瘤是破裂的。

  除了脑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和大面积脑缺血也是容易引发猝死或致残的高危脑血管疾病。幸运的是,这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不需要脑核磁这么高端的设备就能检查出来。比如高血压脑出血,如果提前把高血压控制好了,脑出血的风险就降低很多。而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的一些疾病,容易造成脑缺血的危险,这些都可以通过体检提前查出来。

  “比如现在王陇德院士领导的一个项目,用危险因素加上颈动脉超声筛查卒中风险,已经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如果颈动脉狭窄率超过70%,就应该做支架或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把脑缺血的危险提早去除。”凌锋说,“所以,我举双手赞成体检进医保。”

  鼓励医生开“健康处方”

  健康管理怎么管,一靠自己,二靠医生。“医务人员在出门诊的时候,除医疗外,哪怕是在预防方面简单讲一两句话,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对此颇有感触。“我们针灸医院的一位著名中医专家看病时就有这个习惯,看完病后都会说上两句,说你这烟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肉要少吃了,盐不要吃多了,如果你还要喝酒,还要熬夜,就别来这找我开药了。对此,患者非常感激。”

  在管理医院的过程中,范利也有这样一个要求:“医务人员不要坐堂行医,要走出去,也不光要看疑难病,要进行科普宣教,还应该和社区医院联合起来,定时、定点、定课题来搞健康普及教育,防未病,这些比看已病更有意义。”

  这个观点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的认同。在他看来,“上工治未病”这句出自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的话,到了今天仍然应被尊为金科玉律。对此,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建议,中心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联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让老百姓走到哪里,个人的健康档案就跟到哪里。”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健康教育中心武小梅教授对陈勇的观点表示赞同:“疾病关口确实需要前移,应该鼓励医生开‘健康处方’,主要包括提醒患者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内容。”本次会议的协办方慈铭健康体检集团董事长胡波认为,普通体检只能作为慢性病筛查的一种方式,而对很多隐蔽性很强的疾病只有通过“深度体检”才能及时发现。面对精英人才健康管理的现状,他提出了“国家精英人才健康管理计划”,提倡通过深度体检、私人医生、抗衰老养护等方法阻断疾病偷袭,打响健康保卫战。
--中国医药报

吴晓梅 发表于 2013-3-23 10:09

健康第一!胡教授经常后半夜还在论坛上辛勤工作,希望胡教授和我们论坛上所有的老师都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梅之媚2010 发表于 2013-3-23 11:18

做好健康管理,预防疾病偷袭。论坛上的各位老师,请注意保重身体,工作重要,但不要废寝忘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等着上帝来‘点名’” ——“两会”代表、委员及医学专家谈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