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发表于 2013-3-23 23:29
胡编乱造!!你就编吧
飞舞
发表于 2013-3-24 14:44
俗话说“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透”,谢谢米克老师的点评,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不过,对胡颂文的自助透析还是有点疑惑,他是如何预防感染的?从片子中除了看到用铝锅烧水,没看其他消毒的措施。这会误导病人的。
米克
发表于 2013-3-24 21:17
央视官网cntv-2经济半小时节目往期回顾中,已经删除了透析之痛。
链接:http://cctv.cntv.cn/lm/jingjibanxiaoshi/wqsp/index.shtml
米克
发表于 2013-3-24 21:20
透析业界的反应初见成效:央视官网cntv-2经济半小时节目往期回顾中,已经删除了透析之痛。
链接:http://cctv.cntv.cn/lm/jingjibanxiaoshi/wqsp/index.shtml
虽然在官网首页搜索经济半小时,还是能够搜到该视频链接,但是已经打不开了http://so.cntv.cn/search.php?qtext=%E7%BB%8F%E6%B5%8E%E5%8D%8A%E5%B0%8F%E6%97%B6&type=-1&sid=0000&pid=0003
清修禅定
发表于 2013-3-24 22:19
米克 发表于 2013-3-24 2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透析业界的反应初见成效:央视官网cntv-2经济半小时节目往期回顾中,已经删除了透析之痛。
链接:http://c ...
师傅,央视删除了,是不是算他们理亏心虚了呀?{:1_1:}
清修禅定
发表于 2013-3-24 22:22
本帖最后由 清修禅定 于 2013-3-24 22:23 编辑
建议央视再做一期节目:医生面对面---直面“透析之痛”,
也好起到纠正他们的错误的作用吧
米克
发表于 2013-3-24 22:42
央视理亏心虚了也不会道歉的
江南水韵
发表于 2013-3-24 23:01
震惊!无语!谢谢米克老师。
wyq6064
发表于 2013-3-24 23:56
真的被搞糊涂了,我不是搞专业的,到底谁说的对,搞不懂,会持续关注的
lqxm
发表于 2013-3-25 08:39
不管如何,我们还是要重视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存在的问题。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24
我爱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3-3-22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后需要沉思!患者在家中、且是卫生间内进行血液透析,配液使用锅,止血带没有消毒(使用松紧带),穿刺前 ...
难道院感就只有消毒隔离和手卫生,医院做院感工作是怕外源性感染,他一个人在家透析,病原体来自于谁?
月亮蒙胧
发表于 2013-3-25 09:38
chenqiong 发表于 2013-3-22 17: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30321《经济半小时》:透析之“痛”--人民电视--人民网 Post By:2013-3-22 13:54:59 [只看该作者]
...
报告领导!本人看过了,半真半假!
但这种问题放在CCTV-2播放,NN得!
谁的错?社会不平现象!一个透析机会都没有,一个追求舒服,去国外透析!可这种事件又扯到医患关系了,医疗技术了!
职责不明,乱来!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46
虽然这篇报道有点扯淡,但还是说明了几个问题:
1、这篇报道要注意血液透析液的审核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过好像不是院感科审核药品,现在院感人喜欢用于承担责任,搞不懂为什么,院感科人少事多怎么精力还这么好。
2、本论坛仍存在较多人云亦云,毫无科学精神,过分迷信所谓权威,不过好像这篇报道没有什么砖家,不过是CCTV大家也就没有怀疑了,不过本人一般不看新闻联播。
3、细节问题,加盖其实并没有证据能证明是病人“不舒服”的原因,但是仍被“找茬砖家”找到了所谓问题,所以还是应该注意。我认为还是应该加盖,要不然那些看了该篇报道的患者可能会找医院扯皮。
4、统计问题,即使这篇报道所有数据是对的,我们医院最长的生存期为6年,那位胡患者生存13年,这2个数据有可比性吗?拿一个个案和一堆数据相比有意义吗?
5、有些院感人看了已经在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为什么在这么简陋的环境胡患者不发生感染?我就想问他一个人谁感染他,他自己还是环境,他的卫生间满是致病菌还是乙肝或丙肝病毒?
几点自己的看法,请老师们批评!~~
米克
发表于 2013-3-25 09:48
谁能告诉我透析浓缩液桶在透析过程中有盖子和没盖子有什么不同?会出现什么问题?有没有案例?有没有依据?请用事实说话,请尽量不要用“我认为”“我觉得”“有可能”等模糊语言。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在透析室十几年了还没有发现透析过程中有盖子和没盖子的区别,包括细菌检测结果(不要用放了几天的浓缩液做对比)。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55
不知道米克老师是不是回答我,不过我说的加盖或者不加盖完全不是专业问题了,是医患关系的问题。如果有些患者看了该篇报道,透析之后发生不舒服,找不到地儿撒气很有可能找医院闹啊。
米克
发表于 2013-3-25 09:59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这篇报道有点扯淡,但还是说明了几个问题:
1、这篇报道要注意血液透析液的审核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 ...
有头脑会思考,现在很需要您这样的人站出来说话。
米克
发表于 2013-3-25 10:01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米克老师是不是回答我,不过我说的加盖或者不加盖完全不是专业问题了,是医患关系的问题。如果有些患 ...
我的发言不是针对您的发问。
舟舟
发表于 2013-3-25 10:22
茉莉花开 发表于 2013-3-22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看完,同时也建议血透室护士长看完,刚才互相沟通了下,好像我们医疗机构目前能做的就是给B液加盖,护 ...
我觉得报道所说是那个人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用那些全无消毒灭菌的物品,自己烧的开水,自己随意进行静脉穿刺,而取得了那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盖了盖子,那也太玄乎了!真是担心会起误导的作用。
米克
发表于 2013-3-25 10:34
本帖最后由 米克 于 2013-3-25 10:48 编辑
报告舟舟版主片子里看到的胡颂文患者自己透析也没有给透析液桶盖盖子并且桶看着不太干净。
“北京患者”的肌酐达到了760就很不舒服了,而胡颂文肌酐达到了1164却比“北京患者”“舒服”。老师们你们说是什么原因?跟桶盖有关系吗?胡颂文的透析液是三无产品却透的“很舒服”,“北京患者”的不舒服跟透析液有关系吗?有人给胡颂文的透析液和水做过细菌培养、内毒素检测吗?
明玥
发表于 2013-3-25 10:41
澄凤 发表于 2013-3-25 09: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道院感就只有消毒隔离和手卫生,医院做院感工作是怕外源性感染,他一个人在家透析,病原体来自于谁?
在家里也有病原体呀!难道病原体都来自医院?看到报道后,应该引起沉思的,透析感染原因关键之所在,似乎B液不盖盖是感染等不良反应的根源的理论并不成立。院感工作和该报道相关的有哪些?虽然证件审核是主要的,但是报道的病人的B液A液都是自制的,没有任何质量检测。